10月16日,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表示,學校的體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,到2022年要全面實行美育中考。然而,對于眾多農村和城郊學校,如何破解藝體老師短缺的瓶頸是繞不開的話題。
提及音樂、美術、體育等課程,在很多人心目中是“副課”,沒那么重要。也因為這般意識,很多藝體老師的待遇都有待提高,上課時間隨時被擠占的情況也客觀存在。今年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很多人對體育課程有了新的理解與認知,對美育課程的關注度也遠超之前,現實契機下,教育部門對美育課程作出了新規定,要提高到與語數外同等重要的位置,這是教育的一小步。
遺憾的是,關于美育教育的意識樹立起來了,但藝體老師的配置卻是一個老大難。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顯示:35個基本均衡實地核查縣中,有25個縣不同程度缺少音樂、體育、美術、英語、科學、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,共缺2095名。在其他學?;蜻呥h的鄉村學校,相關情況恐怕會更加糟糕。
源于此,“共享教師”模式的重要性已經凸顯。在藝體老師短期內無法達到教學需求的情況下,“共享教師”的出現可在一定范圍內實現優勢互補、互利共贏的局面。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,到2022年要全面實行美育中考。對城市的學生來說,還可以通過各種興趣班彌補;但對農村地區的孩子來說則很無奈,而“共享教師”的出現可以緩解這樣的尷尬。
從現實的角度來審視,短期內解決鄉村藝體教師的缺位可以說很困難,“共享教師”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種很好的對接,但從長期情況來看,“共享教師”模式不是長遠之計。因為,鄉村學校之間的距離都不近,對被共享的老師們來說,長期如此不僅會影響生活,也會降低幸福指數。所以,從長期來看,補齊藝體老師的短板才是治本之策。
因此,在藝體老師緊缺的短板沒有得到彌補之前,“共享教師”算是一種不錯的過渡期政策。就眼下來說,我們一方面可以推廣“共享教師”的模式,讓更多的孩子都能得到藝體培養;另一方面,也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補齊藝體老師緊缺的短板,最終實現從“共享教師”到藝體老師配備齊全的完美過渡。(龍敏飛)